![]()
2017年,董全洲先生在北京向作者赠送“小茶壶”
![]()
寻茶问器,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情怀。茶,是中国的国饮,茶器,更可谓是中国茶文化所延伸的一种文化符号。齐白石曾经画了一幅《寒夜客来茶当酒》,占据画面一大半的是一青色细颈大瓷瓶和瓶中开着十来朵花的一折枝墨梅。瓶左下方,是一把墨色中略带赭石之色的提粱大茶壶。瓶右下,是一盏燃着红火的油灯。全画寓繁于简,表现出的诗意与画面:油灯,瓶梅,寒夜有客至寒舍,活火现烹香茗甘泉,以茶当酒,品茶赏梅,促膝畅谈,备感亲切。恕我斗胆:尽管白石老人的画作一直令我辈垂涎,但是跳出画外观之,除了清雅新奇,似乎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 引人人胜
![]()
董全洲,青岛即墨人,祖辈文声卓著,自幼随祖父、祖母读书习字,三国争雄的叱咤风云文韬武略,梁山好汉的聚义忠勇万丈豪情,红楼内外的儿女情长悲欢离合,西游路上的人妖颠覆斗智斗勇,让少年时代的董全洲便懂得了很多人生和社会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求学过程的递进,他求知的欲望日益迸发,董全洲经史子集无所不研,军事政治无所不猎,中医西医无所不读,工农商学无所不通,书法绘画日日研修......青年时期的董全洲,便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有了敏锐的洞察能力,这为他日后从政为官,打下了常人所不可具备的基础。在政府做文秘,为了给领导做好助手,他深入调研旁征博引文思泉涌;担任乡镇党委书记时,高瞻远瞩大刀阔斧振兴一方;尤其是临危受命任经委主任时,他的睿智才干更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即墨企业甩掉包袱实现产经腾飞,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很多即墨当时的国营、集体企业的领导干部,他们每个人都会说出董全洲在经济委员会工作时期的一段关于他的远见卓识、关于他的礼贤下士的故事。后来,调任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处长,再后来,又潇潇洒洒在处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给自己的领导生涯画上了一个圆圆满满的句号。
![]()
在一个县级市来说,处长就是很大的官了。而董全洲不但是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大官”,更是一位名气很大的大书书法家、大画家!但是从董全洲身上,却没人看得出他有什么官架子和大艺术家的架子。他居住的小区有个门卫,儿子要结婚了,为了满足亲家的心愿,门卫老汉“硬着头皮”敲开董全洲家门,嗫嗫嚅嚅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董全洲看着这位淳朴的老汉,二话没说找出两幅写好的作品送给了他。我在即墨工作和生活的时候,董全洲的大名虽然如雷贯耳,但是却一直无缘相识。记得有一年一位朋友做了一个笔会,我到了现场,第一次与董全洲的亲密接触,竟是源于我崴了脚脖。那一天,我出来帮朋友悬挂横幅,不小心把脚崴了,疼得我龇牙咧嘴站立不得。正在屋里谈笑风生的董全洲,从橱窗看到我的状况,赶忙关切地来到我身边,俯下身来给我轻轻揉着,一边揉一边说着崴脚的紧急处理方法,并让人想法取来冰块,轻轻给我敷上。当朋友介绍说他就是我敬仰已久的董全洲时,我的心顿时暖流涌动......
![]()
记得曾经有人撰文说董全洲是“孔门四学在心,胸怀沧海横流,魏晋风度飘逸,大美不雕风流”。余深以为然。故观其书画,尤其观他的“小茶壶”,能够从中读出董全洲的格局和情怀,格局放大了他的人生,情怀形成了他笔下大大的写意。大大的格局,流淌出一股涓涓清流,正如这把“小茶壶”,一线茶香穿心而流;深深的情怀,洒落出几点樱桃红,正如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渗着红润、透着甘甜。 |